在崇祯十一年这个年头中,整个大明国照例艰难的,跌跌撞撞的龃龉前行,虽然这个帝国内部已经是千疮百孔,但是这艘庞大又破旧的“大明号”大船依旧在暴风雨中顽强前行。
可惜面对大海上无数的急流、旋涡、台风、暗礁,整个大船上除了一个船长和少数一些水手们在满头大汗的,一边在裱糊着各种破漏之处,一边在小心翼翼地驾船避开各种暗礁险阻外,整条大船上的人基本都是黒甜麻木的呼呼大睡。
船长需要水手们的帮助,但是,大多数的水手都在袖手安乐,尤其是那些手握权利的大副、水手长们更是疾声大呼:“如今海内升平,时和岁丰,当得浮一大白!嗟夫!···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痛饮三百杯!”
整个大船里,等级层次分明,既有头等舱,又有什么二等舱等诸之类的,其中打地铺裹凉席的又有些乘客高声喊道:“凭什么这些水手整天吃香喝辣,日夜笙歌的?不公平!快活日子轮流过,说什么今年也要到我家!”
于是有些野心的乘客便一起鼓掌说:“正是正是,神仙日子,宁有种乎?”
在少数乘客不断的鼓噪声中,水手们也一个个停下自己的安乐,急于镇压。
在本着“你不让我好过,我也不让你好过”的精神指导下,这些鼓噪的乘客便纷纷要求要么让自己过同样穷奢极欲的神仙日子,要么咱们就把旧船砸了,反正你们掂量着办。
这些嚷嚷着要享受水手待遇,更有野心欲取船长位置而代之的乘客们踌躇满志。要说他们当中谁会有驾驶海船的经验,那是一个人都没有的。最多···,最多其中个把人有曾经在复杂形势下驾驭过老家磨磨的驴的经验。
但是,虽然复杂的驾驭海船的技术和经验他们没有,其中一个乘客却告诉大家,其实他最了解如何把旧船最快地凿沉,大伙儿一拍两散。仿佛看到了“光明指引”,这些不甘寂寞的乘客们于是又为他欢呼。
然而,这些人何曾几时又想过:要是这艘破船沉了,谁又能活呢?
相反,同时在这艘大破船外还有一只叫“满清号”的小船,这艘船虽然小,但是做的却是海盗的行径,其人数少,却是彼此团结,战斗也强悍,隔三差五的就跑到这大明号上抢上一把。
······
关外满清贼酋皇太极正式建国后,一直就是厉兵秣马,对着明国虎视眈眈。他曾经有句名言:“金族崛起,辽事日亟,新造之建州犹不能撼取以中华之大国,对付明国,如伐大树,先从两旁斫,则树自仆。”
崇祯十一年,距上次满清入关已经休整了两年,皇太极自忖自己兵强马壮,再次入关劫掠同时给明国放血的时机到了。
早期间,皇太极曾试探的派了大清兵去攻宣平府羊房膳堡。避开山海关,从宣大入关,可谓是清兵的旧路,早年屡试不爽。但是今年镇守的却是卢象升,清兵这一下试探,碰个头破血流后,无功而悻悻归。
强盗的行径一向是欺软怕硬,如果碰到硬茬子,让他们血拼掉老本,那是万万不能的。那次虽然是铩羽而归,不过不要紧,除了宣大被卢象升整治的如铁桶般,但是大明九边边界漫长,宣大不好惹,其他地方不见得如此。
一晃又已经入秋,刚好满清的战马正是膘满体肥的时候,刚好是明国已经秋收完毕,仓廪充实的时候,满清此时不出击,更待何时?
八月二十三日,皇太极命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以豪格、阿巴泰副之,统率八旗左翼军;以岳托为扬武大将军,以杜度副之,率八旗右翼军,分两路攻明.
八月二十七日,岳托自率右路军自沈阳出发;九月初四日,多尔衮率左路军从沈阳出发,浩浩荡荡,杀向大明。
九月二十二日,岳托率右路军到达密云县东北的墙子岭口,翻山越岭三昼夜突入长城。清兵虽然兵困马乏,但是明国边疆守备更是离谱,边疆长城如此戍守重地,却看不到官军驻守,更遑论官军出击阻拦。
当时,蓟辽总督兵部右侍郎吴阿衡与墙子路总兵官吴国俊都在密云为监军太监邓希诏摆酒祝寿。听说清兵入关,吴国俊急忙率兵阻挡。此时清兵已经休整,一番激战,明军败绩,退守密云。吴阿衡喝得酩酊大醉,醉意朦胧中率六千人去增援吴国俊,仓促迎战,竟被清兵击毙。其中可叹的是,蓟辽总督吴阿衡前脚刚率兵去应敌,镇守后方的中官太监郑希诏却立刻弃城逃走。
九月二十八日,清左路军统帅多尔衮率兵到达长城脚下,在董家口东二十里,青山关西二里处拆毁长城,从容而入。因明军的注意力尽在西协密云方向,明军多西调增援,于是中协空虚,青山关附近无兵把守,多尔衮得以乘虚而入。
清军左右两翼会合之后,越过迁安,丰润,快速南下,直扑通州河西。
十月初二日,崇祯皇帝宣布京师戒严,同时急调辽东前锋总兵祖大寿入援。时宣大总督卢象升丁忧,又命宣大总督卢象升夺情赴任,总督天下勤王兵马,诏督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诸军入卫。又命卢象升帅总兵杨国柱、虎大威等驻昌平进易州,以出清兵之左;命天津、登州、青州兵马出清兵之右;命山东总兵刘泽清率兵遏其前。山海总监军高起潜火速起关宁兵为应援。
清兵大举入寇,天下震动。一时间,大明北地各处传令使四处密密麻麻的驰骋在大地上,同时于望也接到了兵部文书:“东奴入寇,声势日迫,飞檄开平游击于望星驰入援,限该员文到日为始十日到京,若违限不到,抚镇均当请旨处分!”
对于这种情况,于望早有心理准备,立时雷厉风行,宣布开平全卫戒严,同时坚壁清野,全民总动员,同时传召所有各地军官紧急赴卫城议事。
于望大人的军令如山,整个开平各处,一时间只是看到各地官道上,汉家军的大小武将在火速赶往卫城,他们身骑战马,率领亲卫,其铁蹄轰鸣声震动天际。
在卫城、滦州、乐亭各处,到处能看到吏书司的官员全体出动,他们在紧急的组织民众,源源不断的在运送物资,收拢军民入城。期间,各地巡检局官军更是倾巢出动,每个官道上,街道口,一眼望去就是盔甲森严的密密麻麻的执勤官军。
一时间,看起来整个开平各处有点气氛压抑紧张、兵荒马乱的迹象,但是在巡检司的全力保证秩序下,倒也没有出什么乱子,期间更是斩杀了少数趁乱作奸犯科的歹徒,人头高高的一溜悬挂在路边作为警示。
对着这种情形,乐亭军民安稳如泰山,这样的场面又不是没有见过?上次清兵入寇,兵锋直指马头营,当时于望大人才是一个小小的防守官而已!这种情况下,他老人家都能把清兵杀的落花流水,何况此次清兵入寇的是京畿地区,又不是自家地盘,而于望大人现在又是兵强马壮的,有什么好怕的?
在小道消息四处流传的同时,开平地区的军民又得知,如今的于望大人可不是地方区区的防守官或者卫所操守了。贵为游击将军的他老人家,这次朝廷派使四处飞马传令,点将文册上就有其名,朝廷要求于望率领属下人马,克期到京。这也就是说,咱家游击大人这就要整顿人马,率军出征了!
这可是惊天大事!消息一传开,整个汉家军全体轰动。汉家军不比别的明军闻战而怯,甚至闻军令而惧怕嚎哭,汉家军的军士,人人都想出战。
经历崇祯九年的战事后,尤其是后期几百里奔袭,愣是追击清兵到迁安,其战绩辉煌之下,他们对于清兵作战,己无丝毫畏惧之心。不说去年就操练成的几大营官军在老兵和长官们的影响下,个个热血沸腾。就算是今年新组建的新军,他们同样也想出战,搏军功,领分赏。
操守大人的封赏向来慷慨,一向是取战利品四成犒赏。战斗规模打的越大,收获也越大,在尝到了这个甜头后,汉家军两年内无甚战事,已经把官军们都憋坏了。
其中封赏倒还是其次,要知道不论老兵新兵,别的没什么爱好,就是功业之心人人皆有之。尤其在于望大人的地盘里,作为一个汉家军的军官,那地位是无比的荣耀和尊贵。哪怕你早年身份再低贱,不论是泥腿子也好,官府胥吏身份也罢,就算你是商人出身,只要做成了军官,那就是草鸡飞上梧桐树,一夜之间变凤凰。
虽然汉家军历来重视官军的文化基础教育,也让官军们开拓了自己的眼界和胸怀,也知道了为什么而战。但是,几千年汉家传统观念下来,在这些相对淳朴的官军来说,不想升官发财那是假的。
是的,升官发财也是他们需要的东西!用这个时代的话来说,裂土封侯,起居八座,前呼后拥,吃好的,穿好的,让别人羡慕的眼睛发红,荣归故里,锦衣日行,这些就是他们心地里的小九九。
也许在有些社会名流、清流眼里,在那些所谓的道德标兵眼里升官发财是个贬义词来着。但在,封侯但在马上,又何尝不是历代汉家军人的最大追求?
一个人如果没有野心,那么就没有前进的动力。一只军队如果暮气沉沉,日薄西山,就如眼下的明军,那何尝又是于望所希望得到的呢?
连发达的后世都不忘用“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的话来激励士兵,于望又有什么理由强制部下做“清心寡欲”、“无欲无求”的木头士兵呢?如果真是这样的军队,简直没有半点前途可言。
所以,于望对于部下,一向是有功即赏,从不吝官位和钱财。至于汉家军体系里,你能取到多少名利,全靠你自己的努力和成绩。
所以,功名心热切,就算是汉家军里也是避免不了。可是在汉家军中竞争激烈,想出头谈何容易?不比朝廷官军中的体系腐朽,大大小小的大量官员沉冗拥挤,他们个个占着茅坑不拉屎,严重阻碍升迁。
而在汉家军里却人人都想出头,其朝气之蓬勃,其一大票“猛男”每日渴望升迁,可是汉家军中战阵技艺高手实在太多,他们想升官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于望部下一直都期盼着自家大人扩军扩地盘。
话虽然是如此说,可养兵着实不容易,于望虽然有扩军,但是速度和规模一直不大。
想要升迁,就需要有出众战绩,眼下听闻汉家军要整军出战,想要军功成绩,对汉家军的全体官军来说,眼下就是个良机。
于是,消息一传开,各营里的千总、把总军官都想争抢本部出战的资格,谁也不想留守老家。短短一天之内,马老六身边围绕了诸多“苍蝇”,他简直被部下军官缠的耳朵里都听出老茧了。
至于他为什么有如此特殊待遇,还不是因为早年他总是有“镇守老家“的光荣任务,说实在的,眼下他的属下个个既是红了眼,又是提心吊胆的,唯恐此次出战没有自家的份,那岂不是白白空欢喜一场?
当然了,在整个开平地区里,也不是人人都认为此次汉家军出征是值得高兴的事。尤其是有些旧派军官和乡绅心情复杂,私下就道:“于望大人此次领军勤王,而奴贼势众,此次入卫,恐为九死一生之事。如果···,果真事有不测,那我等还是早点未雨绸缪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