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建安5年(公元200年),自从乱臣董卓夺取政权以来,离开朝廷的诸侯便四散各地,为了争夺霸权而互相攻伐,在河北,身为“反董卓联盟”盟主的袁绍击败了公孙瓒,构筑起诸侯之中最强大的势力,在中原,拥护汉献帝的曹操收拾了董卓的残党吕布以及袁术等人,成为了一股足以与袁绍对抗的力量,曹操和袁绍乃是当今天下之双雄,南方,孙策把江东一带纳入版图,人称“江东小霸王”,刘表占荆州,刘璋占益州,除此之外,襄平有公孙度,徐州有刘备,汉中有张鲁以及西凉的马腾,也各霸一方。
面对眼前的这幅大汉势力图,独孤煌陷入了深思,大汉所统治的天下,几乎已被各路诸侯占尽,剩下的基本都是偏远、贫瘠之地,我该从哪里起兵作为根据地,进而称霸天下呢?北方,曹操、袁绍势大,且此二人也有图霸天下之心,根本无他人立足之地,反观南方,荆州刘表与益州刘璋两人,并不积极于对外扩张,呈现出一片和平景象,若在那里起事,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竞争较小。独孤煌经过一番思索,最终,选择了前往武陵城。
时代的巨轮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独孤煌,字子忠,北海人士,公元180年生人,自幼熟读兵书战策,且勤习武艺,祖上乃北海名士。
经过数月的奔波,独孤煌终于从北海来到了武陵城,武陵城规模较小,常年战争,城墙年老失修,破烂不堪;城内农业、商业、技术方面也基本处于凋敝状态;武陵太守性情暴戾,苛求士卒,因此,城中守军并不多;武陵城外山贼、流寇横行,时常侵扰城中百姓,百姓苦不堪言。
进入武陵城中,独孤煌对武陵城目前的情况,做出了全面的分析。随后,便来到了酒馆,他知道,自己要起事,离不开当地名士的支持与帮助,更何况日后称霸天下,身边需要人才,像酒馆这样的场所,正是探听消息的好地方。独孤煌向店家点了几个小菜,一壶酒之后,便找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了。不一会儿,酒家女过来了,“客官,您的酒跟菜齐了,请慢用!”独孤煌等酒家女上完菜,道了声谢,看似无心的问道酒家女,“酒家,你可知武陵城内有哪些名士吗?”酒家女望着眼前这位客官,意气风发,好一派少年英雄的模样,“要说城中名士,我听说在城南桃园巷,住了一位名叫潘叡的大人,此人在武陵城中最负盛名。”酒家女将自己所知道的,一股脑儿都告诉了眼前的这位少年。酒足饭饱之后,独孤煌赶紧按照酒家女提供的地址,来到城南桃园巷,向一位老者打探到潘叡的住所,便寻了过去。
不一会儿,来到了潘叡的住宅,独孤煌随书童进入宅内,只见一位头戴礼冠,粗眉大眼的年轻人,正在廊上读书,独孤煌赶紧作揖,“你好,想必你就是潘叡吧,我乃北海独孤煌,今日特来拜访先生!”独孤煌首先介绍了自己。年轻人惊叹道,“哦,阁下就是北海独孤煌,先前随家父游学北海时,对阁下之名,久有耳闻,可惜无缘得见”潘叡似乎内心存有遗憾,潘叡赶紧命书童斟茶。
独孤煌见潘叡似乎对自己也早有好感,便直接向潘叡表明了来意,“当今天下,群雄四起,各地百姓苦不堪言,凡有志之士皆投身报国,先生您就没有什么想法吗?“潘叡愣住了,他没想到独孤煌一开口竟是这番话,所以迟迟没有回答。独孤煌接着又说道,”先生乃当地名士,如今武陵城的情况,先生心里必然清楚,面对家乡父老的悲惨生活,难道先生没有想过要为他们做些什么吗?”独孤煌又是一个问句。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一连问句,潘叡一时语塞了,可潘叡内心却被独孤煌刚才的这番慷慨陈词激起了涟漪,此刻内心极其波澜,武陵城现在面对的情况,他比谁都清楚,只是,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他有顾虑啊!不过,令潘叡没想到的是,今天独孤煌的到来,刚才的一席话,竟然有着与自己相同的想法。
潘叡赶紧起身,向独孤煌施了一个重礼,“先生此番前来教我,潘叡实感荣幸!”
两人彼此之间终于找到了知音
就这样,转眼间,十天过去了,在这十天内,潘叡就独孤煌留在了自己家里,两人形影不离,日日秉烛夜谈,一起探讨着如何在武陵起事以及两人今后的发展方向。最终,两人共同制定了计划,决定武装夺取武陵政权,以此为根据地,进而占据荆州、益州,图霸天下。独孤煌从家里出来时,身上带了一些资金,全部交给潘叡,用来打造兵器,招募乡勇。两人还另有分工,独孤煌负责训练新招募的士卒,潘叡则负责向当地富户筹措粮草,而且为了不引起武陵政府的注意,在潘叡的建议下,两人决定在武陵城外牛骨山上密谋这一切。
又过了半年……
独孤煌与潘叡看着自己眼前的这支队伍,足足7000多人,士兵个个训练有素,自己的辛苦终于有了回报,满心欢喜无以言表,两人决定立即起兵,夺取武陵,出发前,他们进行了誓师大会,独孤煌又是一番慷慨陈词,士兵们个个士气高涨。
终于,历史的时刻来临了,公元200年10月16日,独孤煌与潘叡带领这支7000人的队伍,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迅速占领武陵城,从此,三国时代又多了一位英雄人物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