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爹不得不让幼子独立了,最近家中传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让王老爹这些天心事重重。
几天之前,王老爹还坐在客栈里一边张罗凤阳县的生意,一边悠闲等待幼子王匡的考试消息,没想到隔壁的窦家小哥儿却给他带来一个噩耗,让他差点乱了阵脚。
——————————————
开春之后,王老爹就没有再追随李四老爷一伙人出门做生意了。
一方面,他的脚伤刚刚愈合。
因为是第一次石膏矫正手术,回春堂李言闻李老先生高度重视,饶是如此在拆除石膏时仍旧费了好些周折,王老爹的断腿这才基本愈合,下雨天时不时还疼痛难忍呢。
另一方面,王家现在的摊子越铺越大。
不说田地买卖新进了几十亩生地熟地,单就是养殖牲畜规模扩大,都让一家人忙不过来。就这样,王匡还鼓捣新玩意儿,鼓动家人新建水车磨坊,制备什么新式牙膏,还要收购橡子橡子面等等,王家人实在是忙不过来。
最最主要的,那就要算王匡的学业了。新的一年二月、四月、八月都会有考试机会,王家已经知道县里的教谕老大人对王匡的高度评价了,自然都对王匡生出无限希望,王老爹更是不放心幼子再次在考场出现意外,所以坚持要全程陪考。
王老爹没有再次搭伙李四老爷的商队,他留在了家乡陪伴妻儿。
如今,虽然失去了李四老爷这条商业渠道,王老爹却可以在周边县城搭建属于自家的销售渠道,专门销售李家坳的各种特产。他留在家乡经商的同时,还可以全程陪伴幼子科举考试呢。
还别说,这老爹还真是经商能手,他很快就把自己家中的产出和李家坳特色集合到了一起,并且在临淮县顺利推销开去,这也就是为何如今临淮县周边到处都是卖橡子面摊贩的原因之一。经商之余,幼子果然顺利通过了县试,取得了参加府试之资格。
三、四月间,王老爹又随同临淮考生一同来到凤阳县城。作为父亲,他总是期盼着自己的儿子能够有出息的。
以前是因为条件不允许,家中时时刻刻都等着他经商赚钱养活,现在家中条件大好,一年纯利怕不有几百贯钱之多。王老爹有了条件,自然是要把读书的幼子捧在手心里面,一路好生侍候的。
陪考,无条件的陪考啊!
王家还没有正式的仆从,王老爹自然要全程陪同幼子参考啦。毕竟,王匡还没有成年,这家伙都还不满十五岁,没有举行过冠礼仪式呢。因此王老爹一边陪幼子在凤阳府备考,一边继续拓展他的生意。
今年冬天,李家坳男女老少都出动了,他们也不知道统共收捡了多少橡子果实,保守估计十几万斤总该是有的。这么多的橡子除了一半用来养猪养鸭,还有半数会变成橡子面制品,四处销售。
王老爹自然抓住这个机会把大伙儿组织起来,尽量统一生产销售橡子面、橡子酒。毕竟是常年在外经商之人,谁也不会比谁更加愚笨。这样的机会王老爹还真就把握住了,他组织起了李家坳小商队。
窦哥儿就是小商队中的小伙计之一,帮着王老爹运输传递各种物品的。不过谁也没想到正当王老爹的小商队经营得红红火火之时,王家后院却突然传来了噩耗——王家被指派成了今年李家坳附近的粮长,老爹不得不速速返乡听命呢!
“粮长?李家坳附近粮长不是早就定了里长家么,怎么会突然改变落到我家头上?”
王老爹初闻消息立刻就瞪圆了眼睛!太不可思议了,怎么粮长这一差事会莫名其妙变更呢?
临淮县各乡各镇的粮长都是有数的,一般三年才会变动一次。这李家坳附近粮长从来都是平原上的里长一家子担当,怎么会突然变更呢?
粮长这些职务向来为临淮县几大家族亲朋好友把持,轻易绝不会随意改变的。三年粮长选拔变更之期也绝无到达之理,县里面怎么会突然任命自家做什么劳什子粮长?
“嗯!没错喽!县里来的衙役专门发了传票,催促王叔您到县衙报道呢,绝对没错的哦!”
当时窦家哥儿信誓旦旦这么说的,那王老爹听了之后脑子里“嗡”的一下,差点就当场昏了过去呢。
粮长这差事绝不好当啊,王老爹差点就乱了阵脚,当即急得直跌脚,他还对着窦哥儿发了脾气呢!
“啊!呸呸呸!什么破粮长,谁愿意当谁当去,干嘛非要让我家担当啊?”
那王老爹急昏了头,那时候竟然在窦哥儿面前发脾气,他两条浓眉拼成一字型。窦哥儿却不知道这粮长的厉害,还羡慕地望着气喘吁吁王老爹,以为他当官了呢。
“王叔叔,粮长不是挺威风的么,县令老爷指派的差事哦!”
“哼!哥儿不知道,那粮长一职不是寻常人家可以担当的!”
“哎,那粮长是、是祸不是福啊!”
王老爹闻听县令老爷指名点姓要王家担当今年的粮长,立刻就苦了脸暗叫倒霉。他和李四老爷走南闯北,自然知道粮长这一差役后面的含义。
这粮长不是普通人家可以承受的,却不知道为什么县老爷会突然青睐上了王僮一家,要他家出任粮长一役。
原来,明朝时期的州县里面大都要依赖乡老、豪族等管理四方乡镇,尤其是春秋两季粮税收缴,少不得要地方上的人员来协助完成,这协助完成科税重任的,就要依靠各乡镇的所谓粮长了。
有人也许会问,既然如此,那么粮长多少也算有些权力吧,为什么王老爹还会叫苦不迭,不愿意出任李家坳附近粮长呢?
不错,粮长在普通老百姓眼中还是蛮威风的,他们至少握有一定的公权利。不过这公权利能不能充分发挥出来,里面却还有许许多多奥妙的。
一般情况下,协助追科的粮长都是一些当地大户人家担任,这些大户往往能够呼朋唤友,控制一方,这样才能够较好的协助县里官吏,完成每年追科重任。
这样的大户,其实绝大多数都是当地地头蛇一类人物,他们很乐于充任什么粮长,毕竟,他们可以凭借着粮长头衔狐假虎威嘛。
比如:洈水镇下面几个乡村,它们的粮长无一例外都是势力庞大的李家亲戚。
李家在洈水镇附近家大势大,没有人敢于得罪他家势力,自然可以顺利的追科,协助官府完成历年缴税纳粮任务了。
这几家李氏爪牙,不仅不害怕充任粮长,还能够在其中上下其手呢。
不过,要是换了没有任何根基的王家充任粮长,这缴税纳粮之事可就不好说啦!盖因为王家没有任何强硬后台,有些赖皮人家很可能不买他王僮面子,老老实实交税纳粮呢!
什么?您问谁家这么大胆子,敢于顶撞县里委派的粮长,抗粮抗税?
呵呵,至少洈水镇最大的地主——李氏家族,就可以完完全全不鸟他王僮王老爹啊!
粮长一职看似风光,可是对于普通人家却是苦差事。要是背景不够深厚,那些高门大族才不会给你面子呢,追科之时必定辛苦无比啊!
追科任务无法完成怎么办?县里老爷才不会给你想办法呢,他们只会一根筋追责,催促你早日完成任务。
这时候,完不成任务的粮长少不得要打落牙齿肚里咽,自己将些家财出来,填补空缺!这其实就是乡镇高门大户的弊端,普通人家能够拿这些豪家怎么办呢?
所以王老爹一听说自家被指名点姓指派了今年粮长重任,当然就立刻懵啦。
王老爹当然知道自家绝对不可能轻松完成今年的缴税纳粮任务,他完全不知道县令老爷为什么会看上自己,给自家派了这么一个役事!
王老爹几个月不在家中,他哪里知道前些日子家中愣小子王昆公然冲撞了李旭李典吏,李典吏当时不动声色,却是暗暗恨上了王氏一家人的。
这粮长一职就是那临淮县“四尽上人”鼓动了童县令,借口什么王家发财家中富裕甚至超过李家坳的里长一家,这才让县令改动任命让王家担任了今年追科的粮长。
想那童县令只有一年的任期了,这家伙一心想着刮地皮。听说王家这两年突然富裕得很,竟然想都没想就轻而易取改动了粮长职务,把这差事直直落在王家头上!
其实李典吏这不仅仅是在报复王昆言语不敬呢,他更是心头不忿,不忿李家坳首富王僮凭空占了老大便宜不说,居然还造成山林荒地涨价一倍有余。
李典吏眼馋王家凭空占了便宜,王家占便宜也就罢了,还间接造成他购地损失严重!李典吏这是还要从王家身上找回自己的损失呢。
李典吏外号“四尽上人”,他从来都是破家灭户的主子,怎么允许自家承受荒山涨价的恶果呢?他要把损失的银钱赚回来,而且还想着要把王家山地也收到自己手中。
王老爹此刻全然不知道家中大儿子闯祸冒犯了太岁。他惊闻噩耗,几乎乱了手脚。李家坳附近可有大片李氏家族田地,收税那肯定会遇到困难。
这粮长要是当时收不上税款来,无数补贴在几年时光里就能够让你家卖房卖地,家破人亡,端得是凶险无比呢!
这就是这些天来王老爹心中的忧虑,只不过王匡正在考试的紧要关头,王老爹打死也不会让幼子之道其中的奥秘。
不仅如此,他还反复叮嘱窦哥儿保守秘密,为得就是让幼子王匡心无杂念,考出一个好成绩来。
——————————————
“我儿已经长大成人,该是你独立的时候啦。”
此时,王老爹满含着热泪,颤颤巍巍把身上的钱袋塞给了王匡。儿子考中童生,他高兴发疯,当然支持儿子和同学一起庆祝呢。
虽然粮长一事仍旧沉甸甸压在心头,但是王老爹却已经是老泪众横。他放下了满腹心事,此刻却眉开眼笑一派慈祥。
“粮长又能怎么样啊!异日,我家儿郎得中秀才,一切的差役都可以彻底免除干净呢!”
王老爹十分满意幼子考场表现,他坚信自家孩儿能够更进一步,考得秀才。那时王家会真正地崛起,再也不会担心县里差役。
孩子真的长大了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