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心战战兢兢地接过一把略显发黄的书,不知是什么纸浆做的,手感很滑。因为从小就对大师兄的严厉比较畏惧,他也不敢在此时看上一眼,“我会好好看的。”说完,就欲离开。
“等等,这本书是师傅让我给你的,修行不易,你要好自为之。每月初一会看你修行情况,若师傅不满意,就罚抄《定安经》十页。”大师兄补充到。
“大师兄,你是说这本书是用来修行的?我可以修行了?”听到前面修炼二字,他的心情已经不能用激动来形容,这是隐藏在他内心最深处的愿望。慈林小镇虽远离修行世界,村名中有见识者时常会描述外界的神奇,当中最为精彩的莫过于修行的内容。吞吐天地灵元,造化风雨雷电。这是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心中最感兴趣的话题,也是每个青春少年心中的梦想。
“是的,师傅说你可以修炼了。”话虽简单,但肯定的语气给了他无穷的力量。
怎奈何修行需要的条件不是这个边陲之地所能提供的,一代又一代人便只能重复着羡慕与淡忘。偶有一两人,被云游上人接走,踏上过修行之路,成为镇中永久的佳话。
承心知道他的师父和师兄都是修士,但这是不可对外界说的。他从小就想修行,可师傅说他要想修炼需要极难的条件。十多年来,他一直在满足那个极难得条件。从一个走路踉跄的孩童,变成能跑的少年,再变成能打败张小康这样的普通人,他付出了超越同龄人无数倍的努力。只为一个愿望,此生能修行。
原本他以为自己距离那个目标还有很长的路,甚至自己都有开始淡忘那件事情,今天师兄的话重新将那种悸动敲击。犹如一个迷失者忽然回归到家的怀抱,他真的很激动。
激动半晌之后,他才想起来后半句话,若修行不好要抄《定安经》十页,承心的心抽搐了一下。《定安经》一本很特别的经文,或者说这是一本很怪的经书。从认字起,他便开始犯错误,每次都会被罚抄上一页,从第一次开始到现在,承心至少抄了有几千页,但是直到现在,他仍然没有抄到一页相同的。
他深深知道那本经文远不像表面看的那么薄,每页都写满秘密麻麻的文字。以前哪怕抄上一页都得耗时半日,而今答错一个问题就得抄上十页,这不如杀了他来的干脆。可是面对严厉的大师兄,他深知,哪怕自己死了,估计也会有经文烧成飞灰,让他在阴间继续抄经文。
“是!”生怕师兄又提什么其他任务,再无半句话语,承心怀着激动和惴惴不安退回自己的房间。路上一边感慨自己命途多舛,一边发誓等自己找到师兄把柄,让他抄上万页,方解这些年的憋屈和苦闷。
等承心退下,承命说道:“师兄,我怕师弟承受不住书中内容。”承命有些担忧,这本书他也曾经修炼过,当中那段经历非是一个十来岁的少年所能承受,那种痛苦也远非这个年龄的承心所能承受。
“师弟非常人也,我和师傅都相信他,他应该可以吧。”大师兄心口不一地说着,心里也是充满担忧。
思绪不由得回到十多年前的那场雪,师傅怀中抱着一个婴儿回来,当时已经奄奄一息,本源尽失,体内一塌糊涂,原以为活不过三日,可是却在师傅的逆天医术和巨大代价之下活了下来。现在两个师兄都期望师弟能再一次创造奇迹,可是当他们一想到自己修炼书中内容的经历,不禁将所有侥幸都磨灭了。
承心怀抱着那本也许是他命运转折点的书,快步走回自己的房间,像供大雄宝殿里的佛像一样把它小心翼翼放在桌上。这是能改变自己命运的东西,他将用最诚心的心态去对待它,他要一页一页仔仔细细地看过去。
封面上是“芙芜”二字,但看上去总是很奇怪。其它地方些杂乱的笔痕,倒像是一幅画。看着那略显枯黄的纸张,他实在想不出这有什么特别,竟然能让他一次性抄十页《定安经》。但一想到这能让他修炼,嘴上也就没了抱怨。他翻开书中第一页,没想到这本书虽然破旧,但是书中的文字仿佛昨日刚刚写上,笔迹清晰。
粗看当中文字,上面写的是人物的记事,承心松了口气,还好不是什么问世典籍,不然有十个脑袋也会被师傅罚抄经文。再细看当中文字,承心渐渐提起兴趣,这原来是一本修炼的书。这上面介绍的是著书之人的序言,当中内容可以说是狂妄至极。或者说这是因为新奇,反倒吸引住了承心:
“吾出生之时,天降祥瑞,地涌甘泉,有灵光自虚空而降,灌入天灵之中。随即张口能言,目露精光,家中长辈皆战战兢兢,疑吾为神人转世。又逢一长生者路经,言我资质史上无双,收我为徒,此生立志成道。又十年,熟读百家经典,出口成章,晓地有七界,灵有七类,法有七章。至此,始修长生之道。又十年,达到觉解,只入七界史上第三。想我资质无双,可也只能有此成就,思来想去为所修法门为世间法之故,不得超脱这“天下”二字。一念及此,悔不当初。经年白头,散尽修为,告别恩师,游历天下,看花开花落,星灭星生。入世五十载,执子之手,朝夕相处。伴其命终,独坐三日,终于顿悟人间之道,而创此“芙芜经”,翌日越境突破至圣人,成为史上第一。”落款:方毫。
方毫为何许人?承心不知道,他在史书中也没有看过,也没有听人提起过。若书中所述内容若为实,这方毫十岁达到觉解,又散尽修为,修了超脱天地的法,六十破圣境,必是位传奇之人,不可能名不见经传。
虽然很传奇,但这一切并不是他所最关心的,因为他是个命途多舛的人,他不能修行!自幼时能言语起,师傅便告诉自己身体有问题,再大一点知道了原来是身体没有本源,导致的结果便是不能修行。再后来身体出现了神奇的变化,又出现了另一种本源,但师傅总是说时机未到仍然不能修行。庙里的师兄虽然从不曾在外人眼前展现身手,但承心知道他们都是有高妙境界之人,他羡慕他们。
而今,师傅让师兄拿这本书给自己,是时机已到了吗?他很兴奋,这一天终于来了,眼前这本书就是自己命运的转折点。颤颤巍巍的手将发黄的纸张翻过一页。
这一页上只有寥寥数字,而且这些字仿佛是用血来书写:有缘者修之能成上通九天,下到九幽。无缘者慎之,慎之!
看完这句,他心理对这本书的定位又高了些,冥冥中,他相信自己就是那个有缘之人。
又翻过一页,终于看到了修行的内容,最上面记载的只有寥寥数字:七星纳灵图,下面是一副奇异的星图。初看一刹那,承心心中满是惊疑,当中的文字和图虽说是用笔写上去的,但是那每一根线条仿佛都在不停地流动!承心揉揉眼睛,再盯着上面的文字看了一会儿,发现这几个苍劲的字如同有一股引力,扭曲着自己的视线,明明是寥寥数字,却仿佛看到一个人在人间巅峰仰视苍穹。
纳灵是进入修行的第一个境界,引天地灵元入体。他曾听别人说过,也听师兄说过,这是个很重要也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过程。因为纳灵由先天决定,与资质有着极大关系,资质好的自然与天地相互亲近。那种资质逆天的,在第一次纳灵之时,天地会有不同的显现,而这是筛选天才最重要的方法。传闻这是七界在上古的一道规则,逆天生灵从纳灵开始便被天地另类“盯住”。
几个字下面是一副星图,以七星为中心,当中画着复杂的曲线。入神观看片刻,忽觉头脑中有一股漩涡即将刮起。承心赶紧闭上眼睛,盖上了书本,顿时那漩涡的感觉愈发明显,引得他一阵恶心想吐。在他闭上书的刹那,那星图中的线条像一条条的游蛇从书中出来,没入他的眼部,这也许正是那眩晕之感的源头。
闭目养神片刻,那眩晕的感觉方才消失,正当承心想“问候”一句师兄让他看的什么破书,却发现自己忘了刚刚看了什么内容,只记得那页有一副星图,星图中的线条在脑海中已经模糊不清。“好神奇的书。”他自语一句,想必这书中修习纳灵的方法应是与诸天星辰有关,若能参透这图中玄机,想必就能真正纳灵了。
而此时,在庙中的那个禅房,一位老和尚盘坐在蒲团之上,手中握着一串佛珠,旁边侍奉这两个年轻人,一个凶神恶煞,一个温文尔雅。老和尚慢慢地张开了眼睛,问道:“天可好?”
他问的自然不是天气可好,而是问天可好。世间万法,皆在天下,无人敢问天可好,因为天的好坏与他们而言无非是东边日出西边雨。
冥冥之中,自由定数,亦有变数。要想知道天的好坏,必须要看得懂天地变化,必须有惊天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