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接到举办大西王朝次开科取士的重任之后,平东王孙可望绞尽脑汁殚精竭虑,成立了一个名为“鸿恩博学科”的机构,专门负责此事。天籁.『⒉
同时,根据张献忠的旨意,按照大西朝“天学国师”,来自于意大利的传教士利类思的建议,考试时间定为公元1644年即大西王朝大顺元年正月十五日。
听到大西朝开科揽士消息的文人墨客,无不欣欣然,特别是那些在大明朝科场失意不得志的读书人,更加欢呼雀跃,纷纷启程,前往大西王朝西京成都,参加这第一届科举考试。
数日之前,孙可望微服私访,看到这些来自巴蜀各地的才俊,不论年少的还是年老的,脸上都不约而同挂着真诚的希望微笑时,心中的那股高兴劲儿,比六月天喝了凉蜂蜜水还高兴。
是啊,经过几十年的浴血拼杀,终于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健全了各类行政机构,而自己又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节制大西朝文武百官,而今,负责大西朝次开科取士之事,为国家延揽人才,怎能不激动兴奋呢?
眼看着再过两天,就到了正月十五日,举朝瞩目的日子就来临了,可是,就在这节骨眼上,却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令孙可望顿时火冒三丈,怒不可遏。
正月十三日中午时分,平东王府管家将一封匿名举报信交到其手中,看完信,孙可望脸色阴沉,在地上不停地来回走动。
信中,指名道姓地举报,出题人郑秀堂的儿子郑敏群光天化日之下,大肆高价出卖试题,每份试题要价高达五百两银子。
本来,这次考试的试题,由大西皇帝张献忠亲手出题,但张献忠不甚明白如何出题,就全权委托孙可望一人负责。
孙可望也是第一次办理这事,不甚清楚里面的门道,就临时请来了几个曾经的明朝举人,让他们商量着出题,最后,由自己选定了一份,交给张献忠审定。
张献忠看着白纸上的几个黑字,也弄不清楚是什么意思,听孙可望解释一番,这才略有所悟,就答应将其作为这次开科取士的试题。
其实,这试题来自于《道德经》第64章上的一句话,即“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出这道题目的人叫郑秀堂,年约六十多岁,是大明王朝万历年间的举人,曾担任明朝翰林院编修,平生酷爱《道德经》一书,而今,致仕在家,受到孙可望的极力邀请,才参与出题。
这几句话的大致意思是这样,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刚刚开始的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们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
这郑秀堂之所以出这句话为题,一是自己熟读《道德经》一书,认为这本书乃不朽之经典,远远胜于《论语》等诸文,二是想劝解张献忠等人,让他们认识到“创业难而守业更难”的道理,三是想以此博得当朝者的欢喜,为自己在大西朝谋得一官半职,尽平生所愿。
出完试题之后,当郑秀堂从孙可望嘴里得知,自己的试题被张献忠选中,将作为此次开科考试的题目,心里非常高兴,治学一生,终于有了出人头地扬名立万的机会,难得难得。
回到家,郑秀堂不由得多喝了几杯酒,将此事说了出来,本想借机炫耀一番,让家人另眼高看自己,可万万没有料到,此话却被家里人传扬了出去,其儿子郑敏群竟高价出售试题。
看着检举信,孙可望气得脸色铁青,心中一个劲儿怒骂道:“好你个郑秀堂,竟糊涂至此,将朝廷大事当做儿戏。”
少顷,孙可望厉声下令,吩咐手下人即刻将郑秀堂一家人捉拿,押往死牢,等考试结束之后,再从严处理。
同时,又吩咐管家,派出大批人手,暗中监视所有举子,若再有胡乱言传此事者,即刻捕捉,一律押在大牢,不得参与考试。
看着管家疾步而出的背影,孙可望觉得心中的怒火渐渐消失了许多,坐在椅子上,冷静地思索起来。
片刻,他又取出另外几个人出的试题,仔细审阅一番,才选中一份,派心腹快马亲自交于吏部,由其不分昼夜印制,以前印制的全部作废。
刚做完这些事,徐以显笑眯眯地走进大堂,紧盯着这位大权在握的平东王,稳稳地说:“王爷,皇上让我来协助你。”
孙可望冷眼看了一眼徐以显,嘴角即刻浮出一丝冷笑,说:“对于开科考试,徐大军师有何指教,请吩咐。”
对于眼前这位自诩为大西军席谋士的人,不知为何,孙可望心中一直怀着一股莫名其妙地厌恶之情。
自白经庚离开大西军之后,此人就以张献忠的心腹谋士自居,在几次军事会议上,指手画脚,高谈阔论,被孙可望毫不留情地当面斥责一番,但还是不改原样,依旧我行我素。
闻听这句不阴不阳的充满讽刺嘲弄的话语,徐以显嘿嘿一笑,竟顾坐在孙可望对面的椅子上,说:“王爷不必客气,你我都是为皇上办事。”
孙可望心中不由得升腾起一股怒气,这徐以显仗着张献忠的宠爱,经常拿“皇上”两个字做挡箭牌,令人气恼而又无可奈何。
少顷,孙可望冷声说:“既然徐大军师是父皇派来的钦差大臣,我只得听你驱使。有何事,请尽管吩咐,我不敢不从。”
徐以显哈哈大笑数声,说:“王爷是此次开科取士的总负责,徐某人只能听从王爷差遣,焉能不自量力,指挥王爷做事?”
孙可望暗道,这徐以显确实有点儿谋划之才,有几件事做的滴水不漏,令张献忠十分满意,自己也没有必要再得罪他,方才不过是想杀杀他的威风罢了。
想到这儿,孙可望换上一副笑容,将开科取士的过程大致说了一遍,当然,他隐去了郑秀堂父子出卖试题一事。
听完介绍,徐以显看了一眼孙可望,心想,这孙可望尽管粗通文墨,但胆大心细,做事颇有章法条理,大西王朝的第一次开科考试,人员繁多,头绪杂乱,但被其安排处理地井井有条,丝毫不差。
但是,徐以显依他与生俱来的细心精明,还是现了破绽,说:“王爷,将考场安排在皇宫附近,似乎有点不妥。”
孙可望久在军中任将,数十年来,风里去雨里来,养成了说一不二骄横跋扈的性格,偌大的大西军,只服从张献忠一个人,其他人的话,则一概听不进去。
此刻,见徐以显竟鸡蛋里挑骨头,找出自己的不是,心中甚是恼火,强压着怒气,冷眼紧盯着对方,片刻,才冷声问道:“为何不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