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蜀地,江晓意外和耶律休哥见了一面,短短的一面,不到一个时辰,两人仅仅是互相询问了一下对方这几年的情况,便又再次分道扬镳。
没有过多的挽留,毕竟一个是辽国,一个是后周,或许两人心里都隐隐清楚,他们下一次的见面会是在什么时间的什么地方了……
半年后。
此时的淮南战场上,后周军队已经将寿州城围困了将近十五个月,可即使是围了这么久,寿州城也仍然在那坚挺着。
虽然如此,刘仁赡也坚守也差不多快到了最后的时刻,除了兵力消耗殆尽以外,城里的粮食也差不多快吃完了。
在这艰苦地等待中,李璟又再次派出了一支援军北上救援,兵力达到了空前的五万人。
这支援军就在寿州城外几公里处的山上扎了营,像串珠子一样地连续排列了十几个营寨,气势很强大,一到晚上便灯火通明几十里,大有要一举解围寿州,击退后周的气势。
仗打了这么久,李璟的运气算是不错了,最为关键的寿州有名将刘仁赡驻守,硬是扛了柴荣一年多的时间,要是换别人早就跪了。
但是,也差不多了。
南唐援军气势汹汹,为了稳固军心,震慑南唐,柴荣再一次宣布御驾亲征,赵匡胤随行。
两个月后,柴荣抵达寿州城外。
刘仁赡坚守不出,就是寄希望于南唐的这支援军,李璟也同样对这支足足有五万人的援军寄予厚望,满怀期待地将他们交给了李景达。
没错,就是那个半年前被赵匡胤狠狠蹂躏了一顿的李景达。
或许是之前被赵匡胤欺负得太狠了,李老哥这次心里很是忐忑,虽然手里拿着五万人,却迟迟不肯发起攻击。
可做为援军,既然来了,也不能一直就在这蹲着,总得做点什么。
于是李景达就开始修甬道,就是两旁有遮蔽物的通道,专门为了向寿州城里输送粮食。
这个想法很有创意,但一来寿州的守军已经快饿趴下了,他们能不能等到你修好都还是两说,二来后周也不可能就任由着你在那搞地下建筑。
果然,在后周军队的不断袭击下,这甬道终究是没修成,刘仁赡见李老哥这么不靠谱,便提议率军出城决战,请他配合一下。
结果提议到了李老哥那里,被他拒绝了。
李景达的愚蠢,让南唐失去了最后翻盘的机会。
粮食的断绝,使饥饿成为了寿州城最大的敌人,刘仁赡也因为忧愤过度一病不起,胜利的天平逐渐向后周倾斜。
在两军相持的过程中,李景达部下的一名将领因为内讧而叛降,不但向后周献出了营寨,还带走了一万多人的军队。
柴荣抓住机会,命令赵匡胤率领殿前诸军立即发动突袭。
赵匡胤势如破竹,一路横扫,将寿州城外的十多座营寨一一拔起,南唐援军仓惶沿淮水东逃,后周军队则兵分三路:水军沿淮水追击,柴荣率一军从淮水北岸追击,赵匡胤率一军从淮水南岸追击。
三路军队联合追击了两百多里,追得南唐军队“上岸无路,下水无门”,这一战,歼灭人数接近四万人,寿州城外的南唐军队被彻底肃清。
刘仁赡听闻最后一支援军溃败,彻底病倒,昏迷不醒。
几日后,坚守了近十七个月的寿州城终于陷落。
随后,刘仁赡病死。尽管后周和南唐在淮南战场打得水深火热,但在听到刘仁赡的死讯后,双方都做出了相同的反应。
李璟追赠太师,柴荣追封彭城郡王,并因此退兵。
对于有节气有能力的人,无论敌我都会敬重。
对南唐而言,拥有刘仁赡是它最大的幸运,但不幸的是,它只有一个刘仁赡。
半年后,柴荣再次宣布亲征,对南唐发起第三次进攻。
濠州城外,赵匡胤骑马而渡,一鼓作气大破南唐水寨,斩首两千,烧毁战船七十余艘,濠州陷落。
赵匡胤沿着淮河乘胜追击,一路拿下沿河诸寨,泗州望风而降。
击破泗州,后周又用了老方法,三路大军并进,柴荣水军走淮水北岸,赵匡胤率军走南岸,其余诸将乘战船沿淮水东下。
大军气势如虹,且战且行,一直到楚州城下,赵匡胤一马当先,亲自率众攻城,攻克楚州。
两个月后,柴荣南下至长江口,命令赵匡胤率领战船驶入长江,攻击南唐水军,一直追到长江南岸,焚烧唐军营寨后大胜而归。
至此,南唐长江北岸全面失守,后周军队开始摆出渡江作战的态势。
唐军屡战屡败的消息不断传到李璟那,早已如惊弓之鸟的他不再讨价还价,愿意去除帝号,两国以长江为边境线,并割让江北十四州给柴荣。
这一次,柴荣答应了。
至此,长达三年的南唐和后周的江北争夺战落下帷幕,长江以北全部落入柴荣手中,一举打破了几十年来南北势力均衡的局面。
后周获得了大片的土地人口和物资,直接成为了中原各国中绝对的巨无霸,而南方最强的政权南唐,却失去了近乎一半的领土,一下子变成了小国,被迫摘下了“大唐”的招牌,沦为了后周的附属。
毫无疑问,柴荣是这场战争的胜利者。
但,却不是唯一的胜利者。
在这三年里,做为柴荣最信任和倚重的将领,赵匡胤凭借着自己过人的才能,多次在淮南战场上力挽狂澜,不仅在后周也在南唐树立了威名。
淮南平定以后,赵匡胤升任殿前都指挥使、加检校太保、忠武军节度使。
对于武将而言,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升迁。
节度使,是这个时代武将的最高荣耀,一旦成为节度使,不但地位和权力显著提升,还有权力组建自己的幕府,这是很多人奋斗一生都无法获得的。
尽管地位攀升,但赵匡胤并没有志得意满,而是越加小心谨慎,他的幕府吸收各类人才,结识各色人物,几年的埋头经营,是赵匡胤积累了很多别人看不见的力量。
当初和他结拜的石守信、王审琦等义社十兄弟也因为战功而升迁,他们充斥在禁军的各个重要位置,与赵匡胤关系密切,是他最为倚重的力量。
而他的亲弟弟赵匡义也已经长大成人,来到了他的身边。
除此之外,已经成为殿前司一把手的张永德、宰相王溥等朝中大臣都和赵匡胤关系密切。
不知不觉间,他的影子已经充斥到了后周的每一个角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