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桔性子沉稳,又是自小跟着李玉情长大的,看李玉情就跟看自己的妹妹一般亲切。
这些年书也读的多,自是对人情百态有了一番自己的见解。明白自家小姐选的一条路才十对女孩子最有益的,虽然辛苦些,可日后的主动权都握在了自己手上,能不依靠谁就能过的很好。
隔日一早,绿桔就早早的去了厢房,要把自己小姐给叫起来读书。
李玉情在来了京都以后,每日早晨也不用去请安,周氏每日下午才会来半个时辰。她也不用早起,只是按着自己去京都游玩的计划,起的都不算早。
绿桔这一叫,李玉情纹丝不动,一点反应也没有。李玉情睡的香甜的小脸蛋红扑扑的,半枕在柔软的被子里。雯香睡成一个卷,靠在李玉情身上香甜的打着呼噜。
一人一猫看起来温馨极了,绿桔眼里闪过温柔,看了这场景好一会儿,才狠下心来接着叫,“小姐,小姐,您可是昨晚答应的好好的,早晨要起来读书的!”
一人一猫还是一动不动,像要睡到天荒地老。
绿桔没法,只能上了手,拍了拍李玉情,李玉情感觉有人在动自己,眼睛没睁,分外不悦的转了个身接着睡了。
雯香被李玉情的动作吵醒,睁开圆眼看了看,见着自己的主人还安安稳稳的睡的香甜,立马把圆眼瞪大了,不悦的看着绿桔,一副要跳起来挠人的样子。
绿桔苦笑,合该她做了个坏人。
小心翼翼的避开雯香,绿桔把手伸了进去,要继续拍自己的小姐起床。
雯香见了这动作也理解了几分,把肥嘟嘟的身子挡在李玉情身前,不让绿桔的手过去,很护主的模样。
绿桔伸去的手瞬间僵硬了,苦笑着商量说:“小姐说好了今天要起早些读书的,要是晚了,小姐起来可是会不高兴的。”
雯香听了这话,才懒懒散散的让开了位置。
绿桔再叫了好几遍,才把自家小姐给叫了起来。
李玉情睁着睡意朦胧的眼睛起来洗漱刷牙,才清醒了一些。吃了早饭后,就拿着书在院子里好生看了起来。由于有段时间未沾书本,乍一看书本,竟然生了几丝隐约的陌生感。
这让李玉情大感不妙,生了几丝紧迫感来。读书学习都是有习惯的,就像人体里面有生物钟一样。坏的习惯要容易养成,但很难戒掉。她就是怕养成了懒散的习惯后,目标也会越来越低,从而逐渐忘记了自己最初的目标。
李玉情这样一想,顿时觉得心里一慌,背后生了几丝冷汗,脑子里一下子无比清醒了起来。
很是读了一会书,也默背了几篇重要的文章,李玉情拿着有些生疏的手练了会字,才觉得自己的脑子充实丰盈起来了,心里面有了底气。身外的东西都是可以霎那间烟消云散的,唯有真正掌握的技能才是一个人能拥有的正真财富。
有人会的是手艺,但于她来说,读书这件事情最重要。她如今虽然认了孟夫人为干娘,一个小庶女的身价立马就提升了数百倍,那些京都的贵女贵子们也会高看她几眼。可她却不认为这是她能一直拥有的东西,她还是个势单力薄的女孩子。
新木斋如今名义上是她的所有物,如今遍翟朝的新木斋一日赚的钱都是数不清的财富,但她心里始终很不安,新木斋能发展的这么好,翟朝的府城都开遍了,还没有人来惹事生非,这显然是悦颜商会的功劳。
悦颜商会和她签订了协议,用泡面的配方换得悦颜商会对新木斋十年的庇佑。十年有多长呢?不过是一颗枇杷树才刚长成结果的模样,那时的新木斋又何尝不像那颗刚开始挂果的琵琶树呢,新鲜诱人,失去悦颜商会的庇护也不算强大,那些财狼虎豹怎么能不动心。
而且悦颜商会说不准有人早就打了新木斋的主意,就等着合约到期,孟夫人退位,到时候她若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子,怎么能守住这大打拼下来的铺子。如若不行,这十年的经营,只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裳罢了,这叫她怎么甘心?
李玉情认真思考了一下这个问题,斗志又扬了起来,想要睡觉,想要出去玩的心思立马消散了。
绿桔见着自己小姐这样用心,笑着看了看,督促着碧荷、粉樱、红玫几个也读书习字了起来,主仆这样学习起来就是一上午。
杨嬷嬷过来看了会,是准备提醒她们该到时间出去玩了,但瞧着主仆沉浸进去的模样,也没出声,叫了几个小丫头过来轻悄悄的把茶水给满上了。
到中饭时,杨嬷嬷见姐儿跟这几个丫头没一丝要起身吃饭的模样,终于忍不住开口提醒道:“已经中午了,先洗漱洗漱吃个午饭吧,学问这事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好的。但身体却是要紧的很,伤了身子,就算面上看着好了,其实它在你身上留下了祸根。”
杨嬷嬷说的苦口婆心,李玉情听着这话后就点着头,很乖巧的样子,咧嘴说:“快些把饭菜给送上来,我可是饿坏了,我肚子早就咕咕叫了!”
干体力活和脑力活都是一样的耗能量,她一上午脑子转的飞快,早上喝的两碗海鲜粥早就不剩什么了。
杨嬷嬷听了很高兴,脸上的笑温和又体贴,过去把李玉情一上午弄得有些乱的头发轻柔的打理整齐,说道
:“这些天玩玩也没错,过不了半个多月,姐儿就要去学府上学了。京都的学府严格,进去了很难有假放,这会子玩好到时候也能少些念想。要是绿桔不说,我过些天也会提醒着姐儿把心给收回来的。”
杨嬷嬷对李玉情是像母亲一般看的,方方面面的事也考虑的很清楚,她怕年纪大了容易忘事,还特意写了下来。在她眼里姐儿还是辛苦了些,十二三岁的年纪,不过是个没长大的小孩呢,多玩玩也不打紧。
怕李玉情不赞同,杨嬷嬷又接着说了几句:“我晓得姐儿是要考科举的,也不是不准姐儿用心。实在是科举一事灵活,姐儿多去外面看看也能增长不少见识。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多看看总是要比呆在屋里死读书要强。“
下午的时候,李玉情还是出去玩了,她觉得奶娘说的没错,读书很重要,但见识也很重要,现代那些喜欢旅游的、踏遍千山万水的人,眼界和心胸总是要比一般的普通人更宽广些。
李玉情在现代时认识一个酷爱摄影的朋友,当他谈到山水时眼睛里面有光在,谈吐言行皆带着说不出的灵韵,心胸豁达开朗,很有自己的见解。
所以她在该玩的时候玩,该学的时候学,劳逸结合起来才是最好的方式。
让绿桔几个带了水,带了零食,又捎了几个护卫,就架着马车去京都郊外的皇觉寺去了。
皇觉寺是京都香火最旺盛的寺庙,出过的高僧不可胜数。还比较亲民,里面没有一些大寺爱弄的条条框框,普通百姓也爱去,还能得到高僧的指点,因而皇觉寺在翟朝名寺里面的呼声很高。
皇觉寺虽然不在京都繁华近处,但远隔着半条街,路上便已经是一片热热闹闹的摊子,摊子上的小贩们精神抖擞,热情的吆喝着自家摊子的东西。
有卖黄白纸的,隔着一段距离就能闻见那股特殊的香气。卖香烛,卖鲜花,卖香炉的都有,更有卖供果点心的,卖佛经的,卖鎏金鎏银佛像的。
摆摊算命的更是不少,虽然权威的寺庙都在这,但也有不少的江湖术士来当神棍,百姓们也多图个乐气,去摊前听这些摆摊抽签算命的人说好话的也不少。
那些江湖术士圆圆胖胖,身材肥厚的模样,看来是生意不少,想来一张嘴也能说开了花,是个好嘴皮子。
不少的吃食摊子也夹杂在里面,长长的摊子先像游龙一般摆着,…三教九流,僧道俗人,挤在路边就像赶集一般热闹,多了几分俗世的烟火气息来。
倒显得这皇觉寺被世俗围绕着,却仍能坚挺着佛光的圣洁,颇有些俗世之间的净土模样。
李玉情一路扒着窗子往外看,这热闹的景象不是没看过,但没一回见了都心里欢喜的紧,颇有些怎么看都看不够的意味。
一边伸长脖子往外看,一边不时跟碧荷几个交流一下哪家的切糕蒸的厚,哪家茶汤搁料多,从寺庙里拜回来好买着带回去给杨嬷嬷她们分着吃尝个新鲜。
“外面的东西哪里有我们新木斋的好吃。”
碧荷眼睛亮晶晶的看着窗外,噘嘴喃喃自语。
粉樱点了一下碧荷的头:“笨啊!又不是叫你总是吃,只不过是尝个新鲜,换换口味罢了,这些不经常吃的玩意儿,偶尔一吃,不过是过个稀奇的嘴瘾罢了!”
碧荷仍是看着窗外一动也不动,也顾不上被粉樱给按了头。
她们坐的马车,和身上穿的衣服都很不凡,李玉情虽然面貌严格意义上算不得出众,但周身的气度却是令人忽视不得,整个人的气态得天独厚,好似空气里的阳光都要厚爱她一样,把她照的特别亮,让人眼睛不由自主的就看了过去,还舍不得移开目光。
那些知客的僧人们主动迎上来接待,因见她们买的是珍贵的香,捐赠的银子也是雪白缠丝的大锭银子,那雪白的布料还看起来异常的光滑柔软,在光下细碎的闪着润泽的光芒,一看就不是凡品。
僧人暗惊,这是大客户,便额外加了几分热情,问她们单是进香,还是要供长明灯、布施经卷、做水陆道场…
这知客僧语气温和,周身带着丝丝禅意,双目有着看透世间的智慧,显然是个混于世俗却不溺于俗世的高僧,心中不由多生了几分好感。
李玉情双手合什,虔诚说道:“我为贵寺准备了数百刊经卷还有一些香油钱,想恳请贵寺本月月末时为我一位故人诵几卷经书消解灾孽,也顺便为我念几卷,以积来世福报。”
知客僧合掌诵了一声弥陀:“施主有此心,便是大功德一件!”
既是来施经的财主,就不能让她在院子里逛了。知客把她引到客院里,吩咐一个头陀去后院抬经书过来,自己在旁陪坐,僧院里有上好的香茶,小沙弥白摆上了年前存寺里产的好品相的松、枣、栗,还有寺里做的龙须糖配茶。
知客劝李玉情吃了茶,李玉情也不客气,配着茶吃起了点心。寺里的干枣又大又甜,比外面的枣要好吃的多,松也清脆甘甜,板栗外面壳薄薄的一层,亲亲磕开个口子,随意一剥,就能剥出个完整圆润的栗子肉来,栗肉也是分外香甜,软糯可口,尽有些要入口即化的意味。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里是佛门地界的原因,所以种出来的吃食也要好吃一些。
龙须酥也是很好吃,细细的丝拉的长长的,入口即化,甜而不腻,吃完后嘴里还有一股香甜的味道。
配茶的吃食味道香甜,李玉情吃的也香甜,嘴一直没有停过,吃的一脸高兴。
知客见了也不恼,笑了笑,施主爱吃,也能说明他们寺里产的东西非凡,这自然是件高兴的事。
李玉情把桌上的零嘴给扒拉扒拉,不一会儿就扒拉完了,碧荷有些脸红红,自家小姐这个模样,活像是没有吃过零嘴似的,才这副饿死鬼投胎的模样。
李玉情扒拉完桌上的还没完,还跟知客商量说:“你们寺里还有这些松子栗子没有?龙须糖还有没有?我想买些带回去,或者用经卷换也行。”
知客还是第一回见着这么不顾形象的贵女,第一次看见端上来给客人送茶喝的零嘴被吃的一干二净还嫌不够,还要买些带回去。
单看她的穿着和气度就知道这个女孩子觉对不凡,没承想却是个如此真性情的女孩子。
寺庙里面拜过后,一行人就回了去,还带着寺庙的特产,结果下午刚回了府里,就有人来报消息说:“大姑奶奶和表小姐表少爷们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