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和杨仪真的都老了,魏延今年七十了。(m首发)不过司马懿也不年轻,也七十了。魏延牵制司马懿,司马懿就走不了,没办法去打费。费就把司马望的大军给堵在三地入口处。
然后张苞十万大军围困许昌,许昌是以前的汉朝都城,营建的十分浩大,里面守军也不少,张苞打了一个月都没打下来。
不过姜维这边进展很快,很快就把汝南打下来了。汝南靠近淮河,是魏国的粮仓,而且这个粮仓当初还是邓艾建议弄的。
历史上三国后期,为什么魏国经久不衰,其他两国都衰弱了。原因就在这里,因为之前的汝南年年灾荒,外加叛乱。汝南的人早就逃光了,留下大批无人耕种的田地。
曹魏就把人迁徙过来进行军屯,而邓艾就是那个时候迁徙到汝南军屯的,后来发现淮水北岸,土地肥沃,而且没人耕种。
邓艾就向司马懿建议,兴修水利,灌溉汝南,在汝南进行大量军屯。农时种田,闲时练兵,所以说汝南即使魏国的粮仓,又是魏国的兵源地。
淮南的战事,都靠汝南支持,现在好了汝南被攻破了。不仅威胁到淮南的士兵的吃饭问题,更是威胁到整个魏国。
姜维打下汝南之后,消息还没传开,姜维就兵分两路,一路杀向寿春和刘禅会合,一路杀向许昌和张苞汇合。
在姜维的帮助下,张苞艰难地打下了许昌,之后并没有停止,大军往东走,直接到汝南,补给了之后,张苞大军往北出发,走小路,直接杀向兖州和徐州。
张苞的十万大军突然出现在魏国的腹地,各地都惊呆了,紧急调兵求援。可是张苞的目的不在徐州,也不在兖州,他的目的在于包抄司马望。
司马望被费托在三岔口走不了,打又打不过,跑又不敢跑,司马望气得整天直跺脚。
司马望本来是在邺城的,但是司马孚实在讨厌自己的儿子,就一再想司马懿要求,把司马望调走。
司马懿没有办法,只好把自己的儿子司马师派往邺城,把司马望调回来守住陈留这个重镇。
后来因为刘禅的战略,司马懿派出司马望前去宛城牵制费,其实费也是想牵制司马望的。
结果就出了问题,陈留空虚没人守,张苞突然出现,致使陈留守将开成投降。而后张苞根本就没管陈留,甚至连城都没进,拿了花名册,就是人口登记簿,然后就杀向司马望了。
司马望真愁怎么解决掉费,或者怎么退回去的时候,张苞突然出现了。司马望大惊,什么也顾不得了,留下少量士兵守城,自己带着大军往虎牢关逃,陈留都不要了。
张苞在后面穷追不舍,可是还是慢了,看着司马望的大旗进入了虎牢关,张苞没有办法,就退回了陈留。而费也没有回宛城,让夏侯霸在虎牢关对面筑城。
然后再一次回到了几年前的情况,司马懿被围困在洛阳,一点办法都没有。张苞这边领兵五万,不断骚扰,濮阳和徐州,又让马忠领兵五万去支援寿春,而且还是从寿春北面出来的,现在好了,寿春北面、西面、南面全是蜀军,彻底把淮南给围困了。
这是刘禅最善于用的办法,分割占据各处要塞,然后把敌军给分割开来,继而围困,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一举破敌。
现在时间已经进入了,250年冬天了,刘禅算计着时间差不多了。然后给邓艾写信,让邓艾回师,邓艾用一年时间,整编了越族,安排越族十几万百姓的生活,得到越族兵五万。
邓艾刚回到建业,关兴到了,关兴拿着圣旨来的,和邓艾换防。关兴任扬州刺史,让邓艾领兵从海上北上,进攻江都,然后从江都一路突袭彻底包围寿春。
邓艾表示不愿意领命,因为他不和魏国打仗,关兴又给了邓艾一封信,里面是刘禅写的。
刘禅告诉邓艾,江都已经打下来了,不用他打,他只要率军前进就行了。并且说只要在明年夏天之前,感到寿春就行了。因为司马懿明年夏天之前要死了,邓艾虽然对这话半信半疑,但是看到刘禅这么坚持,自己也不好再这样下去了,反正叛徒这个名头,自己在魏国已经做定了。
刘禅还是不打寿春,继续围困寿春,给锦衣卫发信,散步两个谣言,一个是司马懿活不过明年的夏天,另外一个是司马懿一死,司马师就要废曹芳立曹髦。
这两个消息传出去,开始自然没人相信了。可是时间久了,渐渐就有人相信了,尤其是曹芳,曹芳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想掌控自己的命运,可是一切都被司马氏压着,刚走了一头狼,又来了一只虎。
司马师比司马望还厉害,司马望是那种有什么事情,就跟你来明的,来硬的那种。司马师却是那种,只跟你来阴的,表面上却还对你恭恭敬敬。面带微笑地看着你,说不定下一秒就捅你一刀。
曹芳越是害怕,越有不利的消息传出来,现在满朝文武都在说司马师要废帝的事情,曹芳开始害怕了,就开始暗中积蓄力量,准备动手。结果就让司马师发现了,司马师一发现曹芳有问题了,曹芳自然着急了。
这急害怕之余,曹芳就想着:“既然如此,还不如来个鱼死网破呢!”然后曹芳下令诛杀司马师,还有司马氏一门,结果命令是传出去了,而且还在朝堂之上。
曹芳身边刚跳出来几个小丑,还没到司马师跟前,就被人砍成肉泥了,曹芳吓傻了,瘫软在座位上,一股刺鼻的骚臭味传了出来。
此事过后,曹芳彻底吓傻了,神智也不清楚了,满朝文武慑于司马氏的淫威不敢说话,但是司马氏要废曹芳的事情,越传越有样了。
另外一边冬天刚过,春天来了,司马懿得到司马师发来的信,得知曹芳的做为,也很是寒心,更是叹息不已。
...(江苏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