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贾母叫一句开饭,早已候在旁边的丫鬟,把饭菜端上桌来。短短二三分钟,再一看,大理石桌上已是摆满了杯盏,汤菜—抓炒腰花,宫保鸡丁,佛手鱼翅,如意海参,炒龙须丝,琵琶大虾,黄花菜汤。
用完膳后,王夫人早先退下了。只留王熙凤李纨在场,其余众婆子丫鬟们也下去了。贾母闲着无事,抑或还有些事碍着心了,终是没完全放开,便想着又要给黛玉介绍府里的其他人,就是这样的介绍,在贾母看来,都是令人欢喜倍增的,令人快乐的。之所以会是这样,大概也是因为过去缺少欢乐吧。想想其实也是如此。在贾母的眼中,宝玉是最重要的,其次是其他的女孩子们。就说他们,可是给贾母的生活注入了不少的青春活力和人生的欢乐。对年长上了岁数的人来说,往后的日子,不外乎是图个家庭和谐,儿孙满堂,享受美好的天伦之乐。但,就是这样简单的生活,现在对贾母来说,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这么些年过来了,说实话也是熬煎过来的。在贾母眼里,深藏着哀凉的泪水。在她的眼里,贾府处处都在春风里哭泣,骄阳下炙烤,秋叶下悲伤,冬雪里
溅血。万物随时间而流转,而她也在慢慢苍老。
很多阒寂的夜晚,坐在窗台边,月光流泻进来,贾母都想到过一个心灰意冷的字“死”。然,她没有选择去死,那是因为她还想着他—宝玉。她害怕有那么一天,他回来了,而她却死了,那她岂不是做了一件至死也不会原谅自己的蠢事。不行,她心里想道,我不能死,我纵然苍老,也要很驯顺的死去,自然的死去,哪怕孤凄,哪怕痛不欲生,也好过灵魂带着遗憾,空洞的死去。
现在来了个黛玉,刚好弥补了她过去欢乐的空白。如今,有这样一个可以开怀,露笑的机会,她总不能不抓住吧。再说,黛玉是她的外孙女。
贾母摆摆手,笑着说:“纨儿,你去带兰儿过来,也好让黛玉认识认识。”
“老祖宗难得有此兴头,我这就下去带兰儿来,让黛玉妹妹瞧瞧。”说罢,李纨起身走出去。
“黛玉,我跟你说,这兰儿也是个好孩子,甚是得人喜欢。叫我也是爱的不得了。就说他待李纨,那真叫没得说,旁人只有妒忌的份,挑不出一点毛病,没有一丝空子可钻,孝顺的是天衣无缝,足以憾人心肺,感天动地。”
黛玉困惑不解“外祖母,这怎么说。”
“我的好兰儿,自懂事开始,就守在他母亲身旁,从不轻易离开半步。也许这孩子天生就聪慧过人吧,也许天性使然吧。你也知道,你贾珠哥哥死得早,英年早逝。而这可怜的李纨年纪轻轻就守了活寡,但是,上天是公平的,给了她一个好儿子。说起你李嫂,平生为人厚道,待人谦和,做事懂得规矩,性情温和,一般不轻易得罪人,虽然大姐妹们几岁,却也和她们合得来,志趣相投。还有她行事顾及情面,不偏不倚,不爱说人闲话,在府里也是受人爱戴,尊敬,从没有人欺负的理。
再说她一向爱清静,着装也显淡雅,住的地方更是朴素。她住稻香村,光听名字就很老土,不过那地方环境确实极好,有着浓厚的乡村气息和田园景观。而你李嫂看中的就是那环境的清幽,她这人不喜热闹,总是没事就躲在稻香村缝缝补补,做女红。说这兰儿甚是懂得做母亲的心,常伴左右,不离不弃,给了他母亲温暖和慰藉。兰儿虽然禀性不如宝玉,不过在学习上却是胜过宝玉十二万分。平时没事就读书,很少贪玩,着实在读书方面是下了苦工。当然,有付出就有回报。
如今,他也是一个举人了。说不定,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考中进士,那样也就对得起她母亲对他的付出和含辛茹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