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之后
在潘叡的安排下,武陵除了部分官员留守外,其余官员们在潘叡的带领下,举家迁往江陵;而江陵方面,独孤煌也早已命人安排好,各级官员及其家属的安置工作。
从此,独孤煌与潘叡开始了一个全新的时刻,展开了以江陵为中心的称霸之路
与此同时,自独孤煌夺取长沙与江陵,到他们安排治所变更的这段时间里。对于独孤煌的一举一动,北方的曹操仿佛觉察到了什么当曹操得知独孤煌夺取长沙、江陵两郡时,荆南地区已尽归独孤煌,心里感到一阵阵的不安;随即独孤煌又将治所从武陵迁到江陵,曹操的心里愈发恐惧。他害怕有朝一日,荆州之地全部落入独孤煌的手中,曹操再想夺取荆州就非易事了。不仅如此,一旦荆州之地全部落入独孤煌之手,那时北方曹操之地便于独孤煌荆州之地直接接壤,中间再无缓冲地带。
曹操带着这种恐惧的心理,于是赶紧召集大军南下,展开了一场与独孤煌的时间争夺战
究竟谁能在这场时间争夺战中取得先机,夺取荆州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命曹仁为先锋,亲率大军南下攻打新野。刘备在采取诸葛亮的计策之下,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两把大火烧的曹仁军丢盔弃甲。曹操闻知大怒,亲率大军前来,曹军人数众多,刘备无奈,只能弃城撤退。刘备率军边打边撤,一路往南。路经襄阳时,刘备于城外喊话,要求入驻襄阳,(此时荆州刘表已死,刘琮在蔡瑁、张允的拥护下,成为了荆州之主。)刘琮因为害怕不敢出来,刘备为了躲避曹军,只好率军继续南下,刘备率军一路来到了江陵城
独孤煌和潘叡在城中闻知刘备来到江陵,喜出望外,赶紧出城迎接。
刘备进入江陵以后,独孤煌一面派人进行刘备军的安置工作,一面令人设宴为刘备接风。独孤煌与潘叡两人在宴席上,对刘备是毕恭毕敬,一口一个皇叔的叫着。
独孤煌一连宴请了刘备好几天
而刘备对此却仿佛存有戒心,身边关羽、张飞常侍左右,片刻不离。独孤煌看在眼里,却表现的丝毫不在乎。
“独孤煌到底想干什么?”刘备自始至终这样问着自己。
而独孤煌这边,有一个人也在纳闷,“难道独孤煌对刘备还不了解吗”这个人就是庞统!
庞统早就劝谏过独孤煌了。就在刘备刚到江陵的时候,庞统就曾对独孤煌说过:“刘备虽托名大汉皇叔,实乃织席贩履,反复无常之小人!所谓仁义播于四海,不过是借此蒙蔽世人双眼!”庞统似乎对刘备充满了敌意,没有什么好感!庞统愤愤地又说道,“刘备初随公孙瓒,再投陶谦,随后又侍曹操、袁绍,一生多次寄人篱下,见异思迁。每次初投时,刘备都会好话说尽,以假仁义迷惑对方。一旦日后有利可图,刘备立马逃之,半生漂泊,脚下却无寸土立足。独孤大人,请你仔细想想,这样的人怎可收留?唯恐日后有变啊!”独孤煌笑笑不语,他不是不知道刘备为人,只是当着众人,一时之间,独孤煌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庞统,因为独孤煌心里有自己的想法,他又不能明说。沉思了片刻,独孤煌对庞统说道,“先生好意,我已知晓!”
世人皆称赞刘备仁义,独孤煌却不以为然。在独孤煌眼里,刘备就是一个坑货!跟谁坑谁!曹操、袁绍都曾将刘备奉为上宾,可最后落得个什么下场!曹操与刘备曾在一起青梅煮酒论英雄,反过来,刘备就以斩杀车胄、夺取徐州的方式回报曹操;而袁绍更冤,被刘备骗的团团转,关羽斩颜良、诛文丑,刘备却对袁绍说什么颜良、文丑两人加在一起,都不如一个关羽,只要自己在袁军,关羽肯定来降,可最后袁绍什么也没捞着,刘备也跑了。
从庞统和独孤煌的观点分析,刘备确是那种有利可图立马就跑,跑了之后,说不定还会咬你一口的人!
既然独孤煌心里对刘备有这么清晰的认识,那为什么他还要一反常态,学曹操和袁绍这么毕恭毕敬地对待刘备呢?
因为今时不同往日了。北方已尽归曹操统治,曹操与刘备有仇,此刻正在派军追杀刘备,此刻刘备再想跑,北方肯定是无法安身了;而荆南地区,这几年在独孤煌的经营下,现在独孤煌在百姓心中的仁义之名,不比刘备差,如果刘备想在荆州搞小动作,独孤煌分分钟可以弄死他;再往东,江南六郡八十一州尽归孙家,孙家在此以历三世,跟荆州情况一样,孙权也容不得刘备;至于益州,刘璋虽然昏庸,但手下能人异士较多,凭刘备目前的实力,要想进取西川恐非易事。纵观当今天下形势,早已无刘备立足之地了
独孤煌之所以如此善待刘备,只因刘备大汉皇叔之虚名尚在!
曹操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独孤煌为什么不可以假借大汉皇叔之名,起兴汉之兵,与曹操相抗衡呢?待他日攻破许昌,迎接汉帝!
这些就是独孤煌心中所想。就在刘备来到江陵的那一刻,他和潘叡两人就有了这些想法!这也是独孤煌接连宴请刘备的原因!但这些想法只能心里明白,又怎能浮上台面呢!
这几日,独孤煌不光只是通过宴请来拉拢刘备。除此之外,独孤煌同时还派人前去江夏,将公子刘琦接到了江陵。刘琦与刘备同为汉室宗亲,且刘备久在荆州与刘琦交往匪浅,两人交流起来自然方便些。独孤煌就是想,通过刘琦来打消刘备的戒心,能够顺利的让刘备死心塌地跟随自己。只要刘备不在江陵搞小动作,尽心尽力的帮助自己;独孤煌也不是过河拆桥的人,他一定会好好刘备,帮刘备完成此生兴汉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