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退曹操对襄阳的进攻后,荆州总算脱离了危险。曹操败退新野,收拾残兵败将,不敢在新野久留,稍作休息便回许昌了。陈到等人率军趁势收复了新野。自此荆襄九郡全都落到了独孤煌的手里。
不久之后,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公子刘琦因思念刘表、犹豫缠身,不幸在襄阳逝世。荆州之地一片缟素,独孤煌带领襄阳城众文武为公子刘琦送行。在追悼会上,独孤煌评价刘琦“公子性慈孝”。众人痛哭流涕。
可荆州不可一日无主。随即,刘备以皇叔之名,向朝廷上表,保举独孤煌为荆州刺史。表奏疏中提到:独孤煌在荆州久施仁政,受百姓爱戴,且对朝廷无二心,可封他为荆州刺史,保一方百姓!
曹操在荆州刚刚吃了败仗,此时见到刘备上表朝廷保举独孤煌为荆州刺史,气愤异常。召集手下众谋士商议。“独孤煌欺人太甚!荆州之战令我颜面扫地不说,此时竟然还敢企求朝廷的册封”曹操心里带着一肚子的火对众人说道。“丞相暂且息怒!”荀彧见到曹操仍不忘荆州之败,忿忿的样子,对曹操劝解道。
曹操似乎没有听到荀彧劝解,又说道:“荆州之仇我誓报之!”此时荀彧加重了语气,说道:“我军新败,需要休养生息,况西北马腾、韩遂之辈,时常作乱,骚扰西都长安。此时不宜再与独孤煌结怨!”
听到荀彧的话,曹操此时心里的火才去掉了一半,却似乎仍有不甘。
曹操问道:“那依先生之言,难道对独孤煌的行为听之任之!”荀彧不紧不慢的答道:“朝廷有朝廷的颜面,我们当然不能听之任之!只是请丞相仔细想想,如今荆州之地已尽归独孤煌,即使今日朝廷不对独孤煌加以册封,那也于事无补,难道他还会拱手让出荆州不成吗?”曹操心想也是,他独孤煌又不是傻子,天底下哪有吃到肚子里的东西再吐出来的道理啊。
荀彧稍加思索了一番,接着对曹操说:“丞相!荀彧倒有一计!”曹操仿佛有些迫不及待了,对荀彧说:“先生请不要卖关子了,快些说来!”荀彧挺了挺身子,说道:“当今之计唯有册封独孤煌为荆州刺史!同时刘备乃大汉皇叔,受皇帝(汉献帝)器重,朝廷可再下一道敕令,册封刘备为荆州牧!这样两人在荆州必定有所争斗,我们便可坐观其变,从中渔利!”
在这里,我们要先讲一下,州刺史与州牧的区别。州牧是掌管一州的军政大权,权利大,可在乱世之中成为一方诸侯;而刺史却只是掌管一州的政事以及监督一州的权利。
荀彧这样说,无非就是在针对独孤煌。因为独孤煌目前手里已经握有军权,事实上已经成为一方诸侯,待独孤煌成为了荆州刺史之后,下一步自然要求朝廷册封他为荆州牧;而此时率先册封刘备为荆州牧,明显就是要独孤煌交出荆州军权!荀彧之计可谓高明至极!
曹操听完荀彧的计策,对荀彧赞叹道:“先生真乃奇才!先生之言正合吾意!”
随即,曹操命杨修以朝廷的名义起草诏书,册封独孤煌为荆州刺史,册封刘备为荆州牧。
一日。闲来无事,独孤煌和潘叡两人相约前去刘备府上作客。突然,一名文官闯入刘备府中,见到独孤煌他们在一起,报道:“独孤大人!朝廷的敕使正在等待,请您快快移驾到政厅吧。”独孤煌、潘叡和刘备三人此时正喝的尽兴,听到来人的报道,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刘备开腔对独孤煌说道:“还是正事要紧,赶快回去吧!来日方长,我们改日再聚!”来人又说:“刘备大人,你也得一起过去,敕使说朝廷也有你的诏书。”于是,三人立即起身,随同文官一同赶回政厅
来到政厅,见到敕使。
“独孤煌大人,请接旨吧!”敕使见到独孤煌进来,对他说到。独孤煌随即跪下。“陛下对于独孤大人能在治理荆州之事表示同意,今后就由您担任荆州刺史一职,望你日后对荆州百姓试行良政,好好地将荆州给治理好!”独孤煌谢恩起身。这时,只见敕使从怀中又掏出一道诏书,面对刘备,说道:“刘备大人,这是朝廷给您颁发的诏书!陛下念您皇室宗亲,同样有功,特册封你为荆州牧!”听到敕使的话,刘备一时预料不到,惊呆了,还是接过敕使诏书,说了一句“谢过陛下隆恩”。
待敕使走后,独孤煌和刘备顿时明白了,两道诏书其中的含义。朝廷同时册封两人,这就是打算要两人争斗啊,不用多说,这肯定又是曹操的奸计。独孤煌和刘备心知肚明,面面相觑,会心的笑了。
正所谓人算不如天算。令曹操万万没想到的是,荀彧此计虽妙,可此时的刘备并不像他所想像的那样,心里早就不再对荆州抱有幻想了。就在刘备到江陵投靠独孤煌的时候,两人就从心里达成了共识。现在的刘备只想一心辅佐独孤煌,助他完成匡扶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